?從自由到壟斷:中國貨幣經濟兩千年(上/平裝)


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nicebooks.com.tw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 ?



凱恩斯在《貨幣論》裡頭有一句話:「如果以貨幣為主線,重新撰寫經濟史,那將是相當激動人心的。」這部《從自由到壟斷──中國貨幣兩千年》就是從貨幣經濟的角度,對中國歷史的一番梳理和解讀。

作者朱嘉明是中國大陸在一九八○年代的「改革四君子」,受趙紫陽提拔,先後擔任國務院技術經濟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、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、河南省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、北京青年經濟學會負責人、《中青年經濟論壇》主編、中國西部研究中心主任、中信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。

朱嘉明在一九八四年籌辦「莫干山會議」,意氣風發,今天中國大陸金融界的一把手,如央行行長周小川、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、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,都是當年在會議中登場的青年學者。

六四之後,朱嘉明流亡海外台北牙齒矯正,先後在美國、澳州、東南亞各國進修、工作。二○○○年之後,先後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(UNIDO)擔任工業發展官員,目前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任教。

在這部耗時十年完成的著作,朱嘉明不僅思考當年中國大陸經濟改革之後,人民幣如何從沒有「含金量」、同時也不具備一般貨幣功能的通貨,走向市場經濟、進而發生通貨膨漲的過程,他更從歷史的脈絡,去看待貨幣在中國過去兩千年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,因而有微信行銷了許多新的見解。

秦始皇滅六國,中國從此走入中央集權的皇權統治,但其中當時的統治技術還不足以管理這麼大的國家,因而貨幣經濟這一塊,向來是歷朝歷代鞭長莫及的,也因此,中國的貨幣經濟向來表現出濃厚的自由經濟色彩。而秦朝本身的滅亡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統一幣制,造成通貨緊縮,「錢貴物賤」。

中國向來是以政治力量的強弱來評判一個朝代的表現。所以像南宋,一般認為是不及格的朝代,但是從貨幣經濟的角度來看南宋,由於南宋的商品經濟非常發達,所積累的財富足以支撐與蒙古長達三十年的軍事對抗,甚至,在蒙古滅宋之後,宋朝的貴金屬財富成為蒙古維持一個橫跨歐亞帝國的資本。

像這樣不同於一般看待歷史的見解,在書中處處都是。而這本書就現實層面最重要的關注在於:國民政府在中國大陸所做的法幣改革以失敗告終,且為人民幣登場鋪了路。在作者眼中,人民幣是法幣的一種延續,而其基本想法都與凱因斯的貨幣思想相關。

目前的人民幣是一種「雙重」壟斷的貨幣,國家對貨幣發行權的壟斷和對支持人民幣的物資資源的壟斷。人民幣成了完全依賴於政府和國家信用的紙幣。在人民幣制度柏克萊網路書局下,中國人民財富的形態只有人民幣,而人民幣為國家壟斷,國家透過人民幣供給數量和物價的不斷變動,實現國民財富的重分配。

在這樣的情形下來看人民幣的國際化、能否取代美元,以及如何控制通貨膨脹,都存在許多變數,本書在這部份,恰可提出多角度的觀照。



商品訊息簡述: ?



第一章傳統: 自由、多元和非國家的貨幣經濟(先秦─明清)

放眼世界,只有中國的傳統貨幣經濟維繫二千餘年,從未中斷,成為中華文明久遠而獨立的重要象徵。中國的貨幣經濟史經歷了傳統貨幣經濟和現代貨幣經濟兩個階段。傳統貨幣經濟始於春秋戰國,到一九三三年「廢兩改元」,確立銀本位而結束。

很多人有一種錯誤的印象,認為中國傳統經濟就是農耕經濟,是自給自足經濟,是閉關守舊政策下的經濟,且長期處於停滯狀態。這種看法大謬不然。中國傳統經濟的真實面貌是:穩定的農工商結構、完備的產權制度、成熟的商品市場體系,早熟且從未中斷的貨幣經濟與全方位的國際經濟交流相輔相成。而且,歷朝歷代都奉行自由放任的經濟制度和政策,沒有控制經濟生活的意願,由此造就了中國傳統經濟的生命力、本質、深層結構和內在機制

**早熟而綿延的中國傳統貨幣經濟

一般認為,貨幣經濟的自然形成,人口增加、技術進步、各地區商品剩餘增加、交通體系形成息息相關。貨幣因私人部門的需要而出現,透過貨幣降低交易成本。亞當.斯密說過,貨幣可以促進交換和鼓勵專業化經營。透過貨幣的使用,在不確定環境中獲取資訊和進行交易的成本因而降低,減少初始稟賦轉變為消費的交易次數,增加所有交易商的福利。$

但如果以為貨幣的產生只是經濟現象,似乎過於片面。「歷史學家與人類學家的共識就是貨幣是作為社會(及政府)的製造品而發展起來的,而不是作為私人市場上降低交易成本的機制。」換句話說,「貨幣是作為社會及政府的特殊品而發明的,而不是降低市場上的交易成本。貨幣的發明可能早於正式市場的發展;因此貨幣促進了市場的興起,而不是市場促成貨幣的誕生。」在先民社會,為瞭解決侵害者對受害者補償,為了行賄,需要確定有統一價格的一定單位的物品,導致貨幣體系的形成。世人對「錢是萬惡之源」的說法耳熟能詳,卻忽略了「惡是貨幣之源」的歷史事實。只是上述看法「稍顯模糊和有些社會邏輯化,並且過去也沒有辦法用到數學模型。因此,為了建立私人代理人(沒有政府)之間交易的數學模型,經濟學家只好傾向於忽略歷史事實,並同時採用一種均衡,既所有交易都是基於一種統一的貨幣工具。」$

中國的貨幣經濟究竟源於何時,既沒有文字記載,也沒有定論。中國由於歷史悠久,自「農工商交易之路通」之後就有貨幣。可是,中國早期的貨幣制度到底如何,太史公也說「靡得而記」。$ 可以確定的是,中國創造貨幣的時間比倉頡造字更早。依據夏朝遺址考古出土的天然和仿製的貝殼、冶銅址就可以推論,最遲在西元前十一世紀到西元前十世紀的商周之際就有了金屬鑄幣。$ 成書於夏、商時代《尚書.洪範》中,就有「八政」的記載,其中之一是「貨」,也就是貨幣。$ 所以,可以假定中國的貨幣經濟始於夏、商,實為不過分。

中國貨幣經濟成型於西周。《國語.周語》記載:周景公二十一年(前五二四年)的「鑄大錢、廢輕錢」,說明了周景公企圖鑄造大錢以替代小錢的通貨膨脹政策。$ 在周景公之前,楚莊王(西元前六一三─西元前五九一年)也有過改「小錢」為「大錢」的舉動。西周的貨幣有兩種,天然貝幣和稱量的金屬(青銅)貨幣。貴族間的土地買賣已經以貝幣定價。司馬遷的《史記》談到貨幣,但沒有全面探討貨幣的起源,而是將之與商業、交換相聯繫:「農工商交易之路通,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,所從來久遠,自高辛氏之前尚矣,靡得而記雲。」$

春秋戰國是個急劇變化的時代,卻也是中國貨幣經濟得以長足發展的時期。因為地權逐漸鬆動,「田里不鬻」的局面逐漸為土地私有所代替,以地權凝固的公有土地為基礎的農村公社解體,「工商食官」制也被打破,經濟發展,商品經濟進步,貝幣逐漸消失,貴金屬的黃金成為主要貨幣,黃金甚至開始成為衡量財富的尺度和一般等價物。同時,青銅鑄幣貨幣日益活躍,齊刀、趙布、秦圜錢流通領域日益擴大。流通於楚國的「郢愛」和「蟻鼻錢」在中國貨幣總體中佔有一席之地。戰國時期,各國錢幣因地而異。在春秋戰國時代,民間交易還以牛皮幣作為支付工具。$




?從自由到壟斷:中國貨幣經濟兩千年(上/平裝)
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nicebooks.com.tw

博客來網路書店 柏克萊網路書局




arrow
arrow

    brandoroberj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